抢龙是指通过精准计算和团队协作,在攻城战中完成对城池耐久的最后一击。这一行为不仅能提升同盟士气,还可能直接影响战局走向。抢龙的核心在于耐久度变化的预测与器械部队的调度,需结合数学建模与实战经验,而非单纯依赖运气。
第一阶段需快速消灭城池守军,通常由主力部队完成;第二阶段则依靠器械部队持续消耗耐久。耐久下降速度并非恒定,初期因主力参与会较快,中后期则趋于平缓。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剩余耐久值,通过线性或多项式函数拟合曲线,可预测耐久归零的大致时间。线性函数适用于平稳消耗阶段,而多项式函数能更好反映实战中因主力间歇参战导致的波动。
从出发到抵达城池需要一定时长,通常需提前5分钟调度。若预测耐久将在20:00清零,器械最晚应在19:55出发。同时需预留误差缓冲,避免因网络延迟或敌方干扰导致错过时机。同盟内部应统一指令,确保多支器械在预测时间点前后数秒内集中触城,提高最后一击的成功概率。
需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记录与预测,其他成员严格执行调度指令。若敌方同盟也在争夺同一城池,需派遣部队干扰其器械行军,或通过主力压制延缓其耐久消耗速度。守军恢复机制可能影响耐久下降节奏,需实时调整预测模型。
充足的战前侦查、精准的数学模型、高效的执行力缺一不可。即便未能成功,此类行动也能锻炼同盟的战术素养,为后续大规模战役积累经验。